分析点评:
指派非专业人士来承担专业性的工作,并要求其他人员来协助其工作,使得非专业人员能够尽快转变为专业人员,这是日本企业的一个特色,它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制度,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反映了日本企业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当然,在转变成为专业人士之前,公司和相关员工自然要承担一些风险。
企业轮岗制度由来已久,在现代企业中并不陌生,特别是在很多跨国公司中则更为常见。它与特定国家的文化相结合,又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情况,需要全面考虑,谨慎实行。如何通过轮岗制度提高员工执行力,从而整体提升企业竞争力,则是企业高管们的心头大事。
在中国企业里也有不同程度的轮岗制度,但较普遍地表现在财务岗位、业务岗位和仓管等职位上,因为这些岗位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轮岗时的员工自查与他查能够杜绝或解决一些问题。但这种轮岗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员工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某种行业制度要求。
在日本企业中,岗位轮换制度确实有助于培养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全面发展员工技能,而且经常性的交接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打破了企业内的官僚作风,随时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是培养企业全面的优秀管理人才的好方法。而且通常也只有在管理层心目中的优秀员工才能有机会参与岗位轮换,通过岗位轮换得到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但是员工在轮岗中,势必会因为不熟悉现有工作,造成本案例中所说的工作效率暂时下降,招致部门间或客户的抱怨,形成内耗,甚至有可能丢失客户等。一方面,缩短人才培育期比轮岗中出现的失误重要得多,将弊端看作投资,就不会因噎废食,轮岗制度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成长的加速器。但另一方面,制定轮岗周期,保证一定的岗位稳定性,同时完善配套的相关制度,避免在轮岗过程中,技术人员带走技术,销售人员带走客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