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女性卫生问题不适宜在公共场合被讨论。尽管中国社会,包括香港,在改革开放之后更为开明和宽容。但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私人的话题。这一习俗使得那些国际公司在中国对丹碧丝公开及高调营销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为这个问题不适宜公开讨论以及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对于这款产品,“圈内人”,包括母亲,成年女性亲属及亲密朋友,往往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在中国市场上,这些人对于女性在选择卫生用品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母亲对于她们的青春期女儿来说,在购买这样的产品时往往能决定她们的购买选择。这样,母亲就成为了这款产品极其重要的意见领导者。而她们的亲身传播,其影响也注定大于传播媒介的影响。
青春期女孩及年轻女性在家庭里对母亲和年长女性亲属一般有着较强的依靠性。对于女孩来讲,在购买卫生用品时,母亲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对年轻女性来讲,母亲、年长女性亲属以及女性亲密朋友是她们所信任的信息来源。这是一个极其封闭的信息系统。它一方面当然能保证对她们所购买的卫生产品的信任以及产品的安全。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第三方(即非圈内人)信息的进入困难,而且最终延缓甚至阻碍了对新的类似产品的接受。
在西方国家,母亲和年长女性也是这类产品的意见引导者。但是她们对于年轻女性没有像在中国那样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于中国的母亲和成年女性亲属来说,她们不只是在女性卫生用品上,在其他许多方面,都是年轻女性的意见引导者。而这些与中国的高权力距离文化倾向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