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办事一定要谨小慎微,多方考虑。这就导致中国人在办事过程中有长期取向,即不到最后一刻不轻易作出结论。在举办一些活动时,因为担心情况有变,中国人会选择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再通知需要出席活动的人,而这时可能已经很接近活动的举办时间了。而且,中国人对时间的规划不够明确,对重大活动的时间界定往往要在最后才能敲定。
但是在爱沙尼亚,人们更倾向于合理清晰的时间规划。活动的举办日期、活动流程以及活动邀请都会事先安排好。提前一到两个月通知别人出席也是对他们的负责,方便别人安排时间。相比于中国模糊的时间概念,爱沙尼亚的时间观念更加具体明确。
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人尽量将自己模糊的时间观念具体化。爱沙尼亚人对时间的整体把控是他们对每个人个人时间的尊重。在活动开始前才通知别人会给别人造成麻烦,也不能保证所有受邀者都有时间前来。所以在举办这些有外宾出席的活动时,一定要提前严格计划好时间,这既是对出席者也是对活动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