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其实,缅甸人的名字是有名无姓的,名前通常只是加一个冠词,以示男女、长幼、尊卑的不同。所以,常见的包括缅甸人名前的“吴”(U)不是姓而是一种尊称,意为“先生”,是人们对男性表示尊称的冠词,对年长者、上级或有一定地位的人都称吴,意思就是“叔叔、伯伯”。而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一般会加个“貌”(Maung),意思是“年轻人、老弟”,如:貌西图(Maung Sithu);对平辈或者青年男性,名字前加“郭”(Ko),意为“大哥、兄弟”。缅甸女人的通称是“玛”(Ma),意思是姐妹;不论已婚或未婚,年龄较大或受人尊敬的妇女都可称“杜”(Daw),意思是“女士、姑姑或阿姨”,如:杜钦梅丹(Daw Khin May Than)。“塞耶”意为“老师”;“道达”是英语Dr.的译音即“博士”;“耶博”(Yebaw)是同志的意思。目前缅甸有一部分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名字上加“耶博”二字。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姓会出现变化。这样一来,我们就基本可以通过称呼了解其性别、年纪和社会地位。总之,无论是吴还是杜,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姓。
例如一男子名“刚”,长辈称他为“貌刚”,同辈称他为“哥刚”。如该男子有一定社会地位则被称为“吴刚”,如系军官则被称为“波刚”。如一女子名“刚”,系有社会地位的女士则称为“杜刚”,是女青年则称为“玛刚”。特别要说明的是,缅甸妇女在结婚后,仍然保持自己原来的名字,不改为夫姓。
还有,一个男人的名字如果叫“索吞”,小时候,大人和小同伴们都称他为 “貌索吞”;长大一些以后,与他年龄相仿的和比他年轻的人都叫他“郭索吞”。长辈也可以叫他“郭索吞”,也可以叫“貌索吞”;上了年纪或有社会地位以后,一般人都会称他为“吴索吞”,与他年岁相仿的人也可称他为“郭索吞”。但是,他本人仍自谦地称自己为“貌索吞”或“郭索吞”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