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我的孩子很孝顺

陈文倩  2015-09-20 06:41:13  访谈
案例正文:

罗老太是国内某高校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前往英国利物浦与定居在那儿的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在儿子家住了一年多,罗老太与邻居苏珊太太成了朋友。一天,罗老太好奇地问苏珊太太:“你的孩子们工作很忙吧?上次圣诞节见到他们之后,好像很久没看到他们来探望你了呀。”苏珊太太笑眯眯地答道:“我不知道他们的工作是不是很忙,不过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我有我的交际圈,他们不用常来看我,我过得很好。”

“你真开明,我可做不到。我们中国人常说,养儿防老,就算孩子不在身边也得常回家看看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总得享享儿孙福。”苏珊太太吃了一惊:“我爱孩子,但是从来不指望他们赡养我,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小圈子,他们过得好我就开心了。老了就住养老院呀,不给他们添麻烦,多好。”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上,亚洲文化圈深受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观念影响,讲究“父慈子孝”、“反哺”。长辈对子女的期待除了养老送终外,还希望子女能够尊重自己、完成赡养义务、维护家庭和谐、报答父母恩、情感关切以及做出一定牺牲等(Sung, 1998)。在中国,尊老往往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义务。在英国,养老一般由政府与社会福利机构承担。谈及尊老养老问题,许多人会联想到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负担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资源紧缺。因此,在英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给年长者让座并不是一种“尊老”的表现。

对待老人的态度,还体现在为老年人庆祝生日的细节里。中国人出生以后,过生日通常没有特别的庆祝,一般是父母给孩子煮鸡蛋和长寿面。但是中国人特别重视老年人的生日,称为“庆寿”,一般都要大摆筵席,特别是逢十的大寿,子女更是尽心张罗,否则会被视为不孝。这种差异反应了中国人的孝亲观念与子女教育观念,以老者为尊。(陈莹,2013

而在英国,老年人的生日并不像中国人般隆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庆生。一般,过生日的老人会在家中准备一些点心、酒水,邀请家人、朋友参加聚会,相比之下显得更简单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