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慈善餐

邓筠  2015-09-19 22:54:56  钱颖整理
案例正文:

  幸福和朋友一行四人走在巴黎一条灯光暗淡的大街上,冬天的寒风中,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忽然,她看到前面隐隐约约有一群人,围着两处灯光。走近才看清,是两辆大篷车在设摊施食。人们分两队弯弯曲曲地排在两个摊位前,一个摊位分发面包,一个摊位分发牛奶和粥。

 在中国也有这样的慈善餐,一般施舍者为佛教信徒。他们希望可以帮助贫困的人,用恩赐感化人们,进而积功积德,增加自己的福祉。

 幸福遇上的施恩者穿着制服,围着白围裙,不问“落难英雄”的来路,没有恩赐的意思,只管快活地分发,给人心理上的一股暖意。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的慈善餐从受者来说,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一人等,是以弱者的角度去祈求得到援助。从施者角度来讲,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是在帮助那些比自己不足的人,是将自己的善意恩赐出去。所以在中国吃慈善餐的多是那些走投无路的乞丐或穷人,他们卑微地祈求施者的恩赐。

 法国慈善餐这种恩赐的意味明显淡的多,喝粥啃面包的有流浪者,也有背包客,还有穿皮毛大衣,一副贵妇人模样的妇女。他们表情安详坦然,一起享受上帝的温暖。



案例来源:《欧洲旅游文化见解》 胡幸福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