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日广告文化差异

邓筠  2015-09-19 16:21:41  刘珺仪整理
案例正文:

 中国广告强调的是一种“主张”,即围绕着所要销售的产品来进行广告宣传,广告本身的逻辑性比较强, 日本的广告则更多强调的是“描写”。整个广告构成看上去虽然简单,但受众有时不能完全理解广告作品的意图。广告作品本身的逻辑性似乎不是很强,感性的成分较多,受众尤其是外国人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相对于逻辑,这样的广告对感觉的要求似乎更高,这时,受众自身的理解和领会就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在日本的广告中,经常是英文、汉字、片假名、平假名混用,中国的广告与所宣传商品的关联较为密切,通常是“开门见山”,直接介绍与商品相关的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直接宣扬自己产品的特点。日本广告与商品的关系较为薄弱,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对某种商品进行介绍,而往往是采取一种“旁敲侧击”的方法,通过“第三者”从侧面对商品进行间接的广告宣传。中国的广告通常与“传统”、“家”、“回忆”等元素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激起全体中国人心中强烈的共鸣,以增强广告宣传的效果。而与之相对,日本人虽然也看重“家”等观念,但一般来说,日本人更重视自然之美,并且日本人好奇心较强,更喜欢“新”、“美”的东西,这些因素也非常明显地反映在日本的广告作品中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也反映为强调“求同”,所谓“通而同之”,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国人的实用主义重视从长远的、系统的角度客观地考察和思考,而不重眼下的、短暂的得失或成败利害。可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理性思维,决定中国人在看待问题时,倾向于从整体的角度对问题加以分析,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相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偏于感性。

案例来源:许峰. 中日广告的文化差异[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