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男尊女卑

季婉莹  2016-07-02 15:14:09  改编
案例正文:

 小C第一次去缅甸同学家吃饭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当地的习惯,所以坐座位的时候就按照中国的习惯,坐在了客人的位子上,可是她的同学告诉她,女人要坐在男人的下手位,即使是和她平辈的弟弟也不能并排坐。小C仔细观察了一下,的确,大家都是按照男右女左的顺序入座。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缅甸女子结婚后,仍然用自己的名字。虽然缅甸妇女在名字上比西方妇女有地位,但她们在实际生活中付出的汗水却远比男人多。特别在缅甸广大农村地区,男人在家是典型的“三等”公民:等天亮、等吃饭、等睡觉。他们除了喝茶、聊天,就是在家照看孩子,平日很少去干农活。非但如此,一天的劳作结束后,洗澡却是男人优先,女人在后。缅甸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个“男右女左”的习俗,这表示“右为大,左为斜”、“右为贵,左为贱”的意思。因为宗教习俗“右为上”,“左贱”、“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缅甸,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妻子对丈夫恭敬贤惠,吃饭时必让丈夫先吃,主动给丈夫盛饭。平时一家人一起出去的时候,也是男人在前边走,女人跟在后边。有佛事时,男人们总爱三五成群地闲聊,做妻子的决不会插进去讲话。她们总是选择某个角落围坐,边聊天边等候自己的丈夫。丈夫因工作调动需去外地时,妻子总是跟随丈夫,即使辞去自己的固定工作也毫不在意。就算出家,缅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因为男人出家当和尚可以还俗,还俗后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妇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伺候佛祖一辈子。

缅甸妇女之所以对丈夫如此恭敬、贤惠, 并非因为丈夫犯大男子主义,迫使她们而为之, 而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所致。妇女认为,丈夫是一家的“守护神”,只要“守护神”安在, 家庭就有幸福。在她们看来, 她们把丈夫神化了。她们还相信,修成正果的佛皆属男子, 因此也希望自己来世变成男子。在家庭事务方面,缅甸妇女实际上是一家之主。家庭以母亲为核心。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靠母亲进行。在家庭中妇女有较多的自主权,是因为缅甸妇女在经济上拥有相当的独立性。已婚妇女大都靠自己做买卖赚来的钱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 有时候丈夫的零用钱也是妻子给予。